1)第82章 制盐大计_我只想当太子爷刘铮郑月茹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刘铮也不废话,淡淡一笑。

  沈行奇怪走过去,问那老农:“老人家,羊常舔石乎?”

  老人瞥他一眼,呵呵笑道:“这位官爷,为甚舔呢,我也不知。但几天不舔,羊就萎靡不振,这不,前段时日大雪封路,圈养一月,便死了我好几只啊!”

  “这几天好了,出太阳了,草也可以吃了,白石也可以舔了!”

  “明年啊,又是好收成!”

  老农哈哈大笑,赶羊离去。

  沈行啧啧称奇,活了这么久,才知羊需舔白石,才能膘肥体壮。虽不知究竟为何,但心中只觉天地万物,诸多神奇,难以言说。

  再回头看刘铮时,依然一脸震惊:“公子,这当真是盐?”

  刘铮也不知道怎么跟他解释。

  自然界的很多动物,畜类,是会自己寻找身体所需的微量元素的,比如盐,碱,酸,等等等等。这是一种本能,与生俱来的本事,身体缺了啥,就会想去找补啥。

  这便是天性。

  而银州之所以被称为“银滩”,便是因为这大片湖盐而闻名。

  而目前龙炎王朝,或者说整个世界,吃的盐,几乎都是海盐。海盐就不用说了,用的就是基本的“日晒法”,也叫“滩晒法”,就是利用滨海滩涂,筑坝开辟盐田,通过纳潮扬水,吸引海水灌池,经过日照蒸发变成卤水。当卤水浓度蒸发达到25波美度时,析出氯化纳,即为原盐。日晒法生产原盐,其工艺流程一般分为纳潮、制卤、结晶、收盐四大工序。

  而后世的湖盐,和井矿盐,则是另外一种了。

  湖盐是第四纪以来可溶盐分聚于成盐盆地,矿化水经过浓缩,盐类矿物逐渐沉积而形成的现代矿床。

  井矿盐,则是陆地上的盐类物质被地表水或地下水携带而积聚于内陆盆地,在炎热干旱、蒸发量大于水体补给量的条件下,盆地内含盐的水体不断蒸发、浓缩,沉积为巨大的盐类矿床。

  让人十分惊喜的是!

  这银滩,不仅仅有湖盐,甚至还有井矿盐!银州地处柴达木盆地,再因天气干旱,冬夏相差比较极端,加上有这内陆湖,配合上一定的地形,竟然也产生了一块儿十分庞大的井矿盐矿!

  湖盐加上井矿盐。

  这不就是他发财的最好机会吗?

  刚才沈行说,目前银州,阳州的商业收入,正好抵得上农税!那么刘铮想要图谋其他,就只能把希望,放在这湖盐和井矿盐上了。

  刘铮兴奋点点头、

  沈行兴奋地倒吸一口气:“那岂不是说,那岂不是说……”

  话说一半,他就一脸骇然地捂着嘴巴。

  要知道,这个时代私自制盐贩盐,可是杀头的罪过!

  刘铮哈哈笑道:“想什么呢,这些盐,都得需要加工才行,不然人吃了,定会被毒死的!快去,把魏铁柱给我喊来,再来一百匠人!一千兵卒!”

  沈行心中震撼,也知

  请收藏:https://m.xbqg9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