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330章 69手心手背都是肉_重生,然后成为大科学家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第330章69手心手背都是肉

  德国的帝国物理技术研究所的放射性物理学实验室主任,之前是前任主任汉斯·盖革的助手的瓦尔特·博特,是桃李满天下的普朗克的学生之一。

  早在1923年,爱因斯坦向普朗克推荐了他在仩海认识的一位中囯学生陈慕武,并说他这个中囯学生有一篇论文已经投递至《物理学年鉴》编辑部之后,普朗克就是分别找了盖革和博特,让他们设计实验,验证这个伽马射线散射的理论是否正确。

  博特这个人的命运,和卡文迪许实验室的查德威克有些类似。

  后者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,因为是一个滞留在德国的英国人,而被德国政府扔进了战俘营里呆了几年。

  而博特的境遇和查德威克出奇的一致,他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加入了德国的骑兵部队,然后因为战斗失败成为了战俘,不过关押他的不是英国政府,而是沙皇俄国。

  在一定程度上,他们两个都成为了这次战争的受害者。

  但他们两个人在战俘营中也都不忘学习物理学知识,没有虚度那几年痛苦而无聊的时光。

  但博特和查德威克之间的相似之处,或者说是他们两个人的联系,还不止于此。

  在原来的时空当中,1930年,博特离开帝国物理技术研究所,转而去担任吉森贾斯图斯·李比希大学的物理系教授兼任系主任。

  也就是在这一年,他开始尝试用阿尔法粒子轰击锂铍硼这些质量比较轻的原子核,并检测出来了在轰击的核反应之后,会从中发射出一种经过电场不会发生偏转的电中性粒子。

  因为当时在人们对于粒子的认识里,如果一种粒子在电场或磁场中发生了偏转,能够检测出带着正电,则会对应着各种情况,最简单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原子核。

  但如果一种粒子在电场或磁场的检测当中,没有出现任何变化,也就是说这种粒子是不带电的电中性粒子,那么在人们的知识范畴中,这种粒子就只可能是三大射线当中的一种,伽马射线,也就是所谓的光子。

  因为德国和法国接壤,博特的研究就先传到了法国巴黎大学旗下的镭学研究所,那个居里夫人和小居里夫妇生活工作的地方。

  小居里夫妇对博特新发现的这种硬伽马射线进行了研究,也认为这种辐射出来的物质就是伽马粒子,只不过能量比较高而已。

  这项研究又从法国漂洋过海传到了英国,传到了卡文迪许实验室。

  对于原子核里面的那种电中性粒子魂牵梦萦的卢瑟福,和他的助手查德维克都对博特还有小居里夫妇的结论不太认可,他们又重新设计了实验,最终得到了和之前截然不同的结果:

  这些粒子确实不带电,但粒子的质量并不小,而是和质子的质量差不多,完全符合

  请收藏:https://m.xbqg9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